-
【2022年酒泉招商】酒泉四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民营经济新活力
酒泉四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民营经济新活力 一、政策护航构建重商亲商环境 甘肃省酒泉市近年来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“头号工程”,以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为统领,出台《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实施方案》《保护市场主体具体措施》等政策文件,形成 “1+N” 政策体系,着力解决民营企业 “准入难、融资难、转型难” 问题。 (一)审批改革提升投资便利 酒泉市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 “告知性备案制”,对鼓励类、允许类项目取消审批环节,实行 “即报即备”,审批时限从 20 个工作日压缩至 1 个工作日。2023 年一季度,欧昊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片等 355 个项目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完成备案,申报总投资 667.9 亿元,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30%,增速居全省前列。 在工程建设领域,实施 “拿地即开工” 改革,将土地出让、规划许可、施工许可等环节并联审批,审批时间缩短 60%。例如,甘肃蜀新禾农业玉米烘干塔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 45 天,较以往缩短 3 个月。 (二)信用建设营造公平市场 升级 “信用中国(酒泉)” 平台,联通 70 个信源单位,归集信用信息 1.9 亿条,实现 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。2022 年开展 “屡禁不止” 失信专项整治,修复 393 家企业信用,82 家企业通过 “信易贷” 平台获得 32 亿元信用贷款,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。 二、降本减负增强企业获得感 酒泉市从 “电力、税费、用工” 三方面精准降本: 电力市场化改革: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,组织 350 家大工业企业参与直购电交易,2023 年一季度交易电量 8.5 亿千瓦时,电价较目录价下降 12%,预计全年为企业节省电费 1.2 亿元; 涉企收费清理:动态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,取消 67 家行业协会不合理会费,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; 用工政策支持:落实社保缓缴、稳岗返还等政策,2022 年为企业减免社保费 1.8 亿元,发放稳岗补贴 5000 万元。 三、产业引导激发创新活力 酒泉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、现代化工、戈壁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: 新能源领域:支持民营企业投资风电、光伏项目,2022 年民间资本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增长 40%,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; 化工产业:玉门 - 瓜州化工产业园引进民营企业投资的精细化工项目,2023 年预计产值增长 50%; 戈壁农业:培育 120 家戈壁生态农业企业,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无土栽培基地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3000 元。 四、长效机制保障持续发展 建立 “政企恳谈会” 制度,每月邀请企业家代表与市长面对面,2022 年解决用地、融资等问题 87 项。推行 “服务专员” 制度,为重点企业配备 “政策翻译官”,确保税收优惠、研发补贴等政策 “应享尽享”。 “营商环境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” 酒泉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聚焦 “数字政府” 建设,上线 “酒泉营商通” APP,实现政策匹配、诉求响应、进度查询 “一站式” 服务,目标到 2025 年市场主体突破 20 万户,民营经济占 GDP 比重提升至 65%,成为西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。
2022-05-29
-
【2022年酒泉招商】酒泉依托 “三优势” 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
酒泉依托 “三优势” 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、资源赋能打造三大增长极 甘肃省酒泉市在 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” 媒体见面会上披露,过去五年依托区位、资源、文化三大优势,构建 “新能源、现代化工、文旅融合” 三大特色产业体系,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762.7 亿元,增速 8.9%,成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 (一)新能源:从 “追风逐日” 到全产业链 作为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,酒泉风光电装机达 1662 万千瓦,年发电量超 400 亿千瓦时。近年来,酒泉延伸产业链条,引进上海电气、金风科技等企业,形成 “装备制造 — 电站建设 — 运维服务” 全产业链,2022 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 35%。 在储能领域,布局 “源网荷储” 一体化项目,建成甘肃首个百兆瓦级储能电站,储能装机突破 200 万千瓦,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。同时,依托丰富绿电资源,吸引高载能产业落户,2022 年电解铝、多晶硅等绿电冶炼产值增长 25%。 (二)现代化工:循环经济引领绿色转型 玉门 - 瓜州化工产业园聚焦 “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”,构建 “煤化工 — 精细化工 — 新材料” 循环产业链。中核集团、东方希望等企业投资的核化工、光伏胶膜等项目落地,2022 年现代化工产业产值突破 200 亿元,万元产值能耗下降 18%。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理中心、工业污水处理厂,实现 “三废” 资源化利用率超 90%,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。 (三)文旅融合:敦煌文化激活全域旅游 酒泉市以敦煌文化为核心,打造 “丝绸之路黄金段” 旅游品牌,成功举办五届丝绸之路(敦煌)国际文化博览会,2021 年接待游客 3200 万人次,旅游收入 280 亿元。在产品创新方面,推出 “敦煌夜游”“戈壁探险” 等沉浸式体验项目,莫高窟数字藏经洞、阳关遗址 AR 导览等科技赋能文旅项目上线,游客满意度提升至 92%。 二、区域协同构建发展共同体 酒泉市积极推进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,与嘉峪关市共建 “半小时优质生活圈”,实现医保互通、公交同城、产业互补。酒钢集团与酒泉新能源企业建立 “风光电 — 钢铁” 循环经济模式,2022 年节约标煤 50 万吨,减少碳排放 120 万吨。 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,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,中欧班列 “酒泉号” 常态化开行,2022 年运输货物价值 15 亿元,打通中亚、欧洲物流通道。敦煌机场扩建工程竣工,开通直飞中亚、东南亚航线,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100 万人次,成为西北重要航空节点。 三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酒泉市将 80% 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,2021 年实现 7.17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120 处,自来水普及率达 95%。在教育医疗领域,新建公办幼儿园 50 所、基层医疗机构 60 个,甘肃中医药大学酒泉校区建成招生,区域医疗中心辐射青海、内蒙古等周边地区。 四、未来展望:从特色优势到战略支撑 “十四五” 期间,酒泉市将实施 “四大工程”: 新能源倍增工程:到 2025 年风光电装机突破 3000 万千瓦,建成 “陇电外送” 重要枢纽; 化工产业升级工程:培育 5 家百亿级化工企业,打造西北最大的精细化工基地; 文旅融合创新工程:建设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,开发 “一带一路” 文化体验走廊; 生态治理工程: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、黑河湿地修复等项目,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12%。 “我们将立足‘双碳’机遇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。” 酒泉市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聚焦 “产业更强、城乡更美、百姓更富”,成为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2022-05-29
-
【2022年酒泉招商】天津市:构建大招商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突破
天津市:构建大招商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一、坚持 “项目为王”,凝聚招商工作合力 天津市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核心,建立 “市级统筹、区抓落实、部门协同” 的大招商工作机制。市领导牵头挂帅重点产业招商专班,聚焦世界 500 强、中国 500 强企业,开展 “高层对接、精准招商” 活动。各区县、功能区明确招商主攻方向,形成 “一区一特色、一园一主业” 的差异化竞争格局。例如,滨海新区重点引进金融租赁、总部经济项目;武清区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央企二三级总部。 二、深化京津协同,提升承接疏解效能 天津市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,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,建立 “意向项目 — 重点攻关 — 签约落地” 三级项目库。截至 2022 年,累计梳理意向项目 200 余个,对接北京企业 500 余家,引进京企项目 87 个,总投资 18.29 亿元,占全市投资总额的 57.9%。典型案例包括中电建新能源、航天九院激光导航等央企项目落户武清,中国移动京津冀智慧科技园落地西青,形成 “研发在京津、生产在天津” 的产业协作模式。 三、聚焦 “制造业立市”,培育产业链生态 天津市围绕信创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等 12 条重点产业链,实施 “链长制” 招商。每条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,牵头制定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计划,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精准对接。在信创领域,依托麒麟软件、飞腾芯片等企业,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 30 余家,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;在生物医药领域,举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,签约项目 50 个,总投资超 200 亿元,推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平台建设,提升产业创新能力。 四、优化服务流程,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天津市推行 “承诺制 + 标准地 + 全代办” 审批模式,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50 天以内。建立重点项目 “绿色通道”,为项目提供用地预审、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服务,确保项目 “拿地即开工”。2022 年,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450 个,同比增长 20%;竣工项目 300 个,形成 “投产一批、在建一批、储备一批” 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开展 “营商环境优化年” 活动,清理规范涉企收费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2022-05-22
-
【2022年酒泉招商】筑牢数字基建根基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
筑牢数字基建根基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一、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立体化信息网络 黑龙江省以建设 “数字龙江” 为目标,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优化升级。在双千兆全光网建设方面,截至 2022 年末,全省光纤网络覆盖家庭超 1500 万户,千兆宽带用户突破 200 万户;5G 网络建设加速推进,累计建成 5G 基站 3.2 万个,覆盖全省所有县城及重点乡镇。同时,大力推进 IPv6 规模部署,全省主要电信企业 IPv6 流量占比达 35%,居东北地区前列。 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领域,黑龙江省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。建设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,建成北斗基准站 120 座,形成覆盖全省的高精度定位服务网络;打造卫星遥感应用中心,累计获取卫星影像数据 50TB,为农业监测、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。此外,加快发展物联感知体系,建设全省统一的物联网管理平台,接入智能水表、燃气表等终端设备超 500 万个,实现感知数据跨层级、跨地区共享。 二、优化算力基础设施供给,培育数字产业新动能 黑龙江省积极创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,依托 “中国云谷” 等产业集聚区,布局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集群。截至 2022 年,“中国云谷” 已吸引华为、阿里云等企业入驻,数据中心机架数量突破 5 万架,算力供给能力显著提升。同时,在哈尔滨、大庆等城市合理布局边缘计算节点,面向智能制造、智慧医疗等行业提供低时延、高可靠的算力服务,实现 “云网一体”“能算协同” 发展。 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方面,黑龙江省建设寒带超算中心平台,采用自主可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,可提供每秒 1000 万亿次的计算能力,为气候模拟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。同时,打造人工智能超算开放公共服务平台,累计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 200 余家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、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落地。 三、深化产业协同创新,营造数字经济生态 黑龙江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,建立 “政产学研用” 协同创新机制。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领域取得专利成果 300 余项;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50 个。此外,举办 “数字龙江” 高峰论坛、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活动,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参与,营造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。 未来,黑龙江省将继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,计划到 2025 年,建成 5G 基站 5 万个,数据中心机架数量突破 10 万架,算力规模进入全国前列。同时,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培育 10 家以上百亿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,打造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。
2022-05-22
-
【2022年酒泉招商】天津红桥区:多维服务精准施策 助力企业纾困发展
天津红桥区:多维服务精准施策 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一、聚焦用工需求,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天津市红桥区针对企业 “招工难” 问题,创新开展线上招聘服务。一季度累计举办线上招聘会 7 场,吸引参会企业 300 余家,提供岗位 5000 余个,达成就业意向 1471 人。同时,加强见习基地建设,新增市级见习基地 3 家,开放见习岗位 290 个,为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实践锻炼机会,帮助企业储备年轻人才。例如,某科技企业通过见习基地招聘技术人员 20 名,缓解了研发团队人力短缺问题。 二、强化人才培育,激发创新活力 红桥区积极推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,指导企业申报资格型人才、博士专项资助等项目。在资格型人才认定方面,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提供政策解读、材料审核等 “一站式” 服务,一季度累计认定资格型人才 50 人;在博士专项资助申报中,帮助 3 家企业引进的博士获得每人 10 万元的科研资助,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攻关。此外,联合高校开展 “订单式” 培训,为企业定制研发管理、智能制造等课程,培训员工 300 余人次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 三、落实惠企政策,减轻企业负担 红桥区深入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,组织税务干部走访企业 200 余家,发放政策手册 5000 余份,确保企业应知尽知、应享尽享。一季度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 2000 余万元,其中小微企业享受普惠性减税政策占比达 90%。同时,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,为符合条件的 150 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300 万元,缓解疫情期间经营压力。 四、优化政务服务,提升办事便利度 红桥区推行 “网上办、不见面” 审批模式,梳理公布 “零跑动” 事项清单,涵盖企业设立、变更、注销等高频服务事项。一季度通过网上办理业务 1045 户次,占业务总量的 80% 以上。在企业开办领域,全面实行登记全程电子化,将企业设立、公章刻制、发票申领等环节整合为 “一窗通办”,办理时间压缩至 1 天,实现 “上午提交材料、下午领取执照”。此外,设立企业服务热线,安排专人解答政策咨询、受理投诉建议,一季度累计接听电话 500 余次,满意度达 98%。
2022-05-22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